•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25-00231

  • 文件名称:

    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5-08-2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5-08-25 09:21:55 来源: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金华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全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决策部署,“三农”工作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43.11亿元、增速2.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增速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450元、增速12.3%。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

    (一)高位推进,全力攻坚缩小“三大差距”。聚焦统筹谋划。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工作部署会,围绕市级“1171+ N”工作体系,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文件14个。聚焦发展轴建设。科学构建“一环九轴辐射、双核六城聚能、廿镇百片融合”市域发展轴架构,武义、磐安2条轴入选首批省级发展轴,武义、磐安入选省缩小“三大差距”全域综合试点,义乌市打造大李祖片区组团入选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聚焦片区组团。制定《关于推广大李祖建设模式 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广“1+N”组团模式,打造“2+20+40+150”重点村片区组团梯队建设,23个村入选省级重点村,义乌大李祖创客带动、金东八仙积道国企整体开发入选全省八个典型模式。

    (二)压实责任,全力做好稳产保供。紧盯任务完成率。春粮、油菜和早稻的种植面积均实现同比增长,年度任务完成率均超100%。协同推进套合率。组建市级多田套合工作专班,每月召开“双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调度会,上半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规模17.9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套合率增加1.7%。着力提升机插率。优选适宜机插水稻品种,因地制宜制定疏导机插的扶持政策,全市早稻种植机插率达到55.04%,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加大农机推广率。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博览会暨中国(永康)农林装备博览会,建立全省唯一浙江(金华)农机出口服务中心,全省首个“低空+AI”农事服务中心在金东区岭下镇釜章村正式营运。

    (三)扬长补短,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平台提能强基。深化“一县一平台”建设,磐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婺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磐安县玉山台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认定。全产业链提质扩面。召开全市“土特产富”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会,建立18条标志性产业链“链长+科技链长”协同推进机制。区域品牌提档升级。“金华火腿”“浦江葡萄”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金华两头乌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科技创新提标增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水稻和油菜试验基地顺利落地金华,双龙实验室正式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金早645”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年度超级稻确认品种。

    (四)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强村富民。政策牵引促增收。制定出台《金华市2025年农民增收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实施“百镇千户万元”供富大篷车小农订单行动,打通共富大篷车与共富市集交互渠道,以订单式、预售制等助力小农户增收。优化结对促帮扶。深化“千团联千村”共建共富行动,将52个“加快发展村”纳入帮扶体系,新谋新建31个抱团发展项目,推进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聚焦育才促共富。优化“就业有补助、创业享贴息、安居享补贴”等系列政策,今年以来站点配备结对帮带导师233人,开展技术培训8000余人次,带动6000余农户增收5991万元,带动210个村集体增收7711万元。

    二、下半年工作举措

    下半年,金华市将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对标省厅“369”工作要求,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努力为缩小“三大差距”取得实质进展、打造市域乡村振兴样板展现更多金华担当、贡献更多浙中力量。

    (一)紧盯标志性成果打造,干出“缩差”群众满意度。聚焦年度工作目标,把标志性成果的打造与重点工作任务一体落实、一体推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大政策迭代力度。制定出台《市级支持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政策》《全市缩小“三大差距”攻坚方向清单》等政策,召开全市山区县和山区乡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下齐心、部门协力攻坚“缩差”主战场。加大发展轴建设力度。全力争取第二批省级发展轴,持续推进武义、磐安两条发展轴重点项目开工落地,总结推广磐安尖山镇台地一体化协同发展经验做法。加大片区组团推进力度。推进片区大党委建设,因地制宜健全片区的利益联结机制,省级片区组团年底前基本完成招引1个以上乡村CEO或运营团队参与乡村运营。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持续深化“十百千万”结对行动,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小乡、片区组团,县领导联系弱村”三联系以及“大镇带小乡”“强村带弱村”两帮扶结对机制。

    (二)做强产业发展引擎,干出八婺“土特产”知名度。推动农业产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抓产品向抓品牌、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做大做强产业能级。聚力农业主体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龙头企业培育库,力争每条全产业链培育1-2家“链主”企业。聚力全产业链提升。迭代1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一业一方案”,推进112个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力争年度新增10亿级全产业链1条、2条产业链提升至20亿级、1条产业链提升至50亿级。聚力品牌优质优价。制定《金华市推进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方案》,重点围绕金华两头乌猪、五指岩生姜等25个地标农产品,年度举办推广推介活动30场次以上,持续扩大地标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紧扣装备集群培育,干出金华农机辨识度。加快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农机智造基地。加快双龙实验室和浙江省农机院院士工作站建设,重点打造浙中大走廊核心区域规划建设1000亩左右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引导建设特色农机产业小微园。打通农机出海路径。依托浙江(金华)农机出口服务中心,组织四方、星莱和等7家集群龙头企业到埃及、摩洛哥参加国际农机装备博览会,集中展示智能耕种、节水灌溉等先进农机设备,助力集群农机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打开“低空+AI”服务市场。深化“政府+企业+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推动农业低空生产、监测、服务、运输、治理及文旅等六大类应用场景一体贯通,全市域统筹谋划布局一批“低空+AI”农事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低空农事服务网络。

    (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干出实践创新活跃度。坚持发掘“小切口、大牵引”创新举措,以改革先试助推工作先行。实施渔业“标准地”改革。制定全市渔业“标准地”实施办法,推进东阳市业渔业“标准地”整县试点,通过空间拓展、内涵延伸、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力争全市年度建设渔业“标准地”5000亩以上。实施“高标田”全周期监管机制改革。借鉴“后陈经验”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落实“规划、建设、验收、管护”的立体监督机制,变事后监督为全流程监督、全过程公开。实施创客引育机制改革。围绕打响“李祖乡创”品牌,以农创客培育孵化高地、创业创新高地、集聚交流高地“三地”建设为支撑,搭建农创客技术共享平台,全面打造大李祖全国“农创客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