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24-00165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494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4-06-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49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6-14 10:34:38 来源: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民建金华市委会:

    首先感谢贵委对金华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和推动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编制《金华市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依托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八婺特色美食,围绕五年打造浙中八婺预制菜名城,以预制主食、预制肉食、预制果蔬、预制食用菌、预制茶品、预制乳品、预制药食和预制婺味小吃等8个方面为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十条特色预制菜产业链、实现百亿产值、联结千家企业、带动万家农户的目标,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预制菜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金华样本。成立金华两头乌与金华火腿产业振兴工作专班,印发《2024年全市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筹建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园,打造集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品展销、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链条,持续扩大产能。

    (二)推进规范化建设。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市监食生发〔2024〕27号),对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我市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上,先后制定实施《金华猪(金华两头乌猪)养殖技术规范》(DB 3307/T 71-2018)、《金华两头乌猪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一批技术标准,进一步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保证使用农产品原料来源稳定、安全可靠。在火腿生产上,组织编制《金华市半发酵火腿产品标准》,构建以金华火腿为主的预制菜生产操作规范,推动金华火腿的特色预制菜团体标准制定出台。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项目建设,实施婺城、兰溪、永康、浦江、磐安等5个县(市)列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整县制建设县,数量全省第一,争取中央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兰溪好一朵花茶冷链提升项目、婺城浩富果蔬专业合作社冷链项目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46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13.2万立方米。二是加强冷链物流高能级平台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金字火腿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等2个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浙江新辰冷链物流园、兰溪五丰冷链物流园等4个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如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16万立方冷库投用,引进北大荒等知名企业30余家;金字火腿2万吨肉制品智能冷库项目土建部分已结顶;金义综合保税区冷链物流园区作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开展常态化运营;兰溪五丰冷链物流园二期5.2万立方米冷库202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强预制菜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肉制品数字智能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金东区大鑫数智化食材集采配销总部中心项目、义乌康地华统食品健康产业化项目-年产15万吨肉制品及160万条火腿项目(一期)、永康智慧一体化食品加工及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项目等重大项目,打造预制菜龙头企业。

    (四)强化政策扶持。出台《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三十条〉的通知》(金政办发〔2023〕41号),明确支持预制菜等新型产业发展,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带)内的支撑项目,采取竞争性立项方式给予不超过总投资50%补助,单个项目原则上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出台《支持金华猪(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金市农通〔2024〕14号),对改造提升两头乌屠宰、加工、精细分割等生产线给予扶持,对金华两头乌流通体系建设、体验馆(专卖店)体系建设、火腿产业标准制定、火腿产业工艺提档升级、火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产品研发推广、火腿产业菜肴推陈出新、品牌宣传、人才引进等给予扶持。制定《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对购置冷链运输车,给予政策补助;制定《商贸流通业提质扩容政策》,对新建冷库,新购置冷链车辆、制冷设备、温控及科追溯设备等,给予政策补助。重点支持冷链物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等。

    二、下步工作

    (一)持续推动规模生态种养,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一是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等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项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二是不断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鼓励土地稳定规模流转。强化农业标准地改革示范引领,引导土地规范有序规模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大力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快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推广“稻+”生态种植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优质原料。

    (二)持续迭代技术创新产品,加强受众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以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抓手,鼓励企业加快加工流水线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提升,强化管理体系认证,提高生产效能。二是紧盯预制菜产业发展方向,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预制菜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健康饮食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注入产品新活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搭建联合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对接,引导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三)持续构建监管+推广体系,筑牢品质底线,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预制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杜绝违规生产经营现象。借助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组织开展预制菜加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二是充分借鉴学习广东、福建、山东等地预制菜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研究制定我市预制菜产业团体标准,建成一批企业预制菜质检机构,指导预制菜产业有序规范发展。三是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推广的新模式,助力本地预制菜品牌拓展市场。

    (四)持续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提供坚实产业配套支撑。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体系建设。新增实施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制推进项目,鼓励企业超前谋划布局冷链网络,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仓储设施,建成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二是推动共享冷链设施建设。鼓励预制菜生产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建冷藏保鲜设施,推动标准化单元载具循环共用;鼓励发展共享式“田间小站”等移动冷库,鼓励商超、零售门店等终端网点配备冷藏设施。三是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效。推进现有冷链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提高冷链设施信息化调控水平;利用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冷藏冷冻设施、冷链运载工具开展温湿度变化监测;指导企业建立预制菜生产供应商、产品、客户档案及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运输交付过程管理信息化档案及管理平台,实现预制菜冷链物流智慧化管理。

    (五)持续培育强势品牌和领军企业,健全预制菜全产业链。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原有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建设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基地,新建一批“品字标”农产品;二是推动全产业链建设,以金华火腿、金华煲、食用菌等为基础,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文化底色足、联农带农紧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一县一链”预制菜特色产业发展;三是打造一批预制菜品牌,借助金字、华统、大鑫等头部企业的品牌效应,探索设立预制菜品牌发展基金,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联系人:宋维龙  联系电话:1*******2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