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24-00157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373号、375号提案并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4-06-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373号、375号提案并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6-14 10:22:34 来源: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洪铁松、释本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乡村振兴提案》收悉,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建议已借鉴,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3年,金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和美乡村升级、乡村文明清风、农村共富攻坚、治理体系重塑”五大行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升共同富裕成色。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3.4%。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全市现有A级景区城9个(县市区全覆盖),A级景区镇142个(5A景区镇2个),A级景区村庄2064个(3A景区村257个),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特色村,2023年休闲农业产值达到40.42亿元。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培育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8个,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7个、和美庭院3.6万户,建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3个(其中10个获评优秀村,数量居全省第2)。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全面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攻坚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3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85%,建设新时代电气化村113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416个。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医疗卫生共同体、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建设,农村省一、二级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3.2%,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达87.9%,乡镇残疾人之家覆盖率达100%。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2023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5%,全年新增2000万元特色产业链10条、亿级产业链2条(婺城茶叶、金东佛手)、十亿级1条(兰溪杨梅),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绿色食品证书102个。农业上市企业、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均居全省第1。四是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文化站均达到3级站以上标准,社区文化家园和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建设乡村博物馆15家。成功争取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东阳元胡水稻轮作系统),实现我市零的突破。五是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迭代“百镇共建强基”行动,103个村(社区)获评浙江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单位。“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后陈经验”和“龙山经验”3项基层治理经验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数量居全省第1。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你们的建议,以乡村文旅产业、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工作,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打造更多乡村文旅爆款。深入挖掘乡村历史和文化资源,把传承乡风文化、乡土文化、赓续农耕文明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提升乡村旅游的精神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八婺特色的乡村旅游爆款。聚焦金华非遗众多优势,推动婺剧、炼火、迎大旗等文化底蕴浓厚、民众互动、参与性强的民俗活动、非遗技艺常态化举办及展示,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用好金华乡村“温泉、中医药、农产品、影视拍摄”等产品优势,促进“农业+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等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更多乡村旅游“爆款”项目。围绕“金华佛手、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金华酥饼”等金华特色产品,持续推出20件“好吃、好看、好用”的乡村旅游伴手礼。培育壮大民宿、农家乐、电商直播、土特产展销等十大乡村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试点,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2%。改造提升单村水站94座,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95%以上。适度超前布局农村电网,新建农村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600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100个。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集约升级,新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8条,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0%。以全域开展和美乡村创建为载体,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2条、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达标村570个、示范庭院3.2万户,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8个。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土特产”。深化实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乡村“土特产”发展三年行动,以金华两头乌、中药材、花卉苗木和金华火腿四大八婺特色产业振兴为重点,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圈(带)状”发展格局,培育引进4个以上农业“链主型”企业,招引10个现代农业链主型项目,持续深化“1+N+X”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是“金农好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N是地理标志品牌,X是企业品牌),新增“品字标浙江农产”2家、绿色食品50个以上,“金农好好”品牌销售120亿元以上。大力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创平台提能、现代种业发展、院地合作项目政策扶持力度,2024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2963万元。

    四是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完善全民覆盖、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城乡全链条、一体化善育服务体系,农村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2%以上。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滚动实施“百名专家下沉、千名医护进修”计划,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3%。深化“老有康养”优享工程,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到75%。推进“弱有众扶”,建立城乡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参保人数200万人。

    五是加强公益慈善帮扶。实施“崇善行善、扶危济困”公益慈善先行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到山区县、山区乡镇开展养老、幼托服务,建立慈善助力共富专项基金,鼓励更多慈善资源定向帮扶。落实和完善社会组织和个人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慈善褒奖制度,引导慈善资源向山区县、山区乡镇流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与保障措施,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创新实践,引导志愿服务力量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行动。

    六是大力推进人文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打响“德耀八婺·文明好潮”文明工作品牌,唱响“文明好声音”。积极推进国家、省级文明村创建,深化“浙江有礼八婺争先”市域文明新实践,广泛开展“百行行百礼”活动,弘扬时代新风。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加强道德典型选树,打响“金华好人”“德耀八婺”品牌。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八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打响上山文化、南孔文化、宋韵文化、黄大仙文化、红色文化、金华学派等文化品牌,新建乡村博物馆15个。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持续擦亮“我们的节日”“村晚”等乡村文化品牌,广泛开展“我们的村运”“我们的村舞”等赛事活动30场以上,覆盖10万人次。组建村(社区)健身队伍900支。实施农村文化礼堂运行效能提升计划,开展群众性礼堂活动2万场次。

    七是加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化“红动八婺、强基争先”行动,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县乡村创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广运用民主恳谈会、圆桌议事会、邻里议事厅等农村民主协商模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监管制度,开展提级监督,深化村级巡察工作。构建新时代乡村诚信体系,探索“诚信+乡村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加快“1612”与“141”体系衔接贯通,全面推广“四治融合”e件事应用,打造数字乡村治理金华样本。加大农村地区法治宣传,结合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和首届平安文化周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平安宣传、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引导农村群众依法办事。

    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徐宏波   联系电话:1*******2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