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23-00282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兰44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3-08-0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兰44号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3-08-03 10:18:05 来源: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舒玉兴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的建议》(兰44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着力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我市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产增效。

    一、加强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一是实施农灌水源保护。在加快实施义乌双江水利枢纽、磐安流岸水库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水资源内部挖潜,推进金华开发区西畈水库扩建工程、东阳石马潭水库工程、浦江双溪水库工程、浦江梅坞水库扩建工程等重要农业灌溉水源工程建设。二是实施灌区建设。今年在完成婺城区乌引灌区和市本级安地灌区节水改造的基础上,计划实施兰溪市东芝、武义县源口水库、浦江县通济桥水库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积极开展灌区标准化管理,创建节水型灌区,提高农田水利整体水平,开展灌区数字孪生场景应用试点,打造智慧灌区样板。三是加快推进千塘百库除险清零和中小河流治理。今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7座以上,山塘综合整治1343座;加快大陈江、南江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度,2025年底前,完成中小河流治理70公里以上。四是加快实施农业灌溉设施更新升级行动,到2025年,完成提升改造农业灌溉设施泵站机埠、堰坝水闸1006处。

    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编制农田灌溉五年规划(2023—2027年),以高标准农田(粮功区)建设为抓手,分类分年度完善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一是对有水源保障、灌溉设施基本完好的粮功区,实施绿色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今年,建设绿色农田面积0.83万亩。到2025年,建设绿色农田示范项目14个以上,面积2.95万亩以上。二是对有水源保障、灌溉设施需维修的粮功区,制定详细到地块、分年度修复清单。今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到2025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6个,面积3.96万亩以上。三是对水源保障不足的粮功区,实施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改造提升项目,重点配套完善田网、渠网、路网、泵站、拦河坝等田间基础设施。今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粮功区)面积4.89万亩,改造提升泵站25座、拦河坝17座。到2025年,改造提升面积10万亩以上。

    三、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22年我市落实各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8.71亿元,2023年预算资金增至10.06亿元,增幅15.5%。2023年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做好各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重点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探索政策供给方式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式主要以政府全额投资形式为主。接下来要在充分调研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实际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拓宽资金统筹渠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形式,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入场建设。

    四、建立部门协同机制。要全面摸清农田基础设施实际情况,结合“三区三线”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段实施、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原则,建立县级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水利、资规等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统筹制定年度建设目标,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确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合力推进农田基础建设工作。

    五、建管用综合施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田长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确保建成设施正常运行。探索项目建管护一体化、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管护格局。

    六、提升粮食生产效益。一是积极创新推广综合种养模式,今年计划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重点推广稻鱼、稻蟹共生模式和稻-菇、稻-花轮作模式,走出粮食安全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二是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粮二代”、返乡大学生、工商资本从事粮食生产,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确保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拿到“净地”,实现“即签即用”,今年计划新增(含存量转化)农业“标准地”面积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5%以上。三是推动专业化发展,鼓励规模粮油经营主体,开展粮油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提高粮油生产附加值,水稻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面积达10万亩以上。四是推进机械化生产,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今年力争创建省级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3个,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袁敏俊    联系电话:0579-82463016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