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别样”的春耕生产

日期:2022-05-05 09:23:22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春耕生产以来,受疫情影响,农资、农机、人员无法快速调度。近期,各地各出新招,通过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畅通生产物资保供通道、以自主研发机器破解人力不足等方式,抢农时、保春耕。

第三方作业

助力水稻田间管理

这些天,全市各地陆续完成早稻播种,进入田间管理阶段。4月26日上午,婺城区蒋堂镇洪村的800亩水稻田里,种粮大户洪卫国正在组织几名工人拔除杂草。

“虽说早稻已经播种下去,但接下来一个多月的田间管理也很关键,如果不及时除草,等草长上来,稻子就不会长了。还有下步施肥除虫,一点不能马虎。”洪卫国说,往年工人都是从江西等外省过来,但最近受疫情影响,外地工人进不来,而种田需要熟练工,一时“无人可用”。心急如焚的他在婺城粮油微信群内求助,4月25日,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后,第一时间对接社会化服务组织前去帮忙。

如何既能确保防疫安全,又不误农时、解农户的燃眉之急?此轮“4·15”疫情发生以来,婺城加速摸清封控区内经营主体的生产需求,以及封控区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

4月25日,婺城出台《关于“三区”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的工作提示》,按照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原则,执行不同作业方式。封控区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作业;管控区允许农业主体错时错峰下田,从家到农田、从农田到家“两点一线式”作业,也可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作业;防范区由农业主体及雇工自行操作或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作业。

“绿色通道”

为番茄种苗开路

4月26日上午,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的蔬菜大棚里,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家抢抓农时,争取尽快将番茄种苗下田定植。

盘前村是金华远近闻名的高山蔬菜种植专业村,高山番茄种植面积大。眼下正是定植番茄苗的时节,但由于通往盘前村的道路处于封控状态,种苗配送成了难题。

“往年,4月8日左右就应该开始种植,今年因为疫情一再耽搁, 现在育出来的苗已经很大了,再不种下去就会影响后期产量和市场价格。”负责盘前村番茄苗育种的金华市双依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恒辉说。

了解到企业和村里的需求后,金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朱璞对接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帮助企业办理通行证,为种苗配送开通“绿色通道”。4月25日上午,首批16万多株番茄苗运到村民手中,解决农户困扰。

为缓解疫情防控下,“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运输环节的难点、卡点、堵点等问题,我市全力畅通农资交通运输通道,将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优先承运、优先装卸、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确保第一时间运送至一线。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全市农资经营单位应开尽开,对紧急的、特殊的、量大的,开展点对点送货上门服务。

新型农机助力

马铃薯采收

日前,金东区澧浦镇东湖畈的120亩春播马铃薯喜获丰收,金东区奕菡家庭农场负责人朱伟杰却喜忧参半。

原来,朱伟杰的基地实行“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及时收获马铃薯后,下一茬还要接种单季水稻。“以前基本靠人工采收,但这次因为疫情,外地工人和机器都进不来,耽误了马铃薯的采收进度。根据今年天气情况,最晚5月20日前要把水稻种下去,很着急。”

就在这时,金华市农科院检测中心主任黄赟带着院里新研发的“块茎(根)类旱粮采收机”前来帮忙。“南方丘陵山区大多土壤板结、黏重潮湿,不适用大型机械,所以目前薯类生产仍靠人工,特别是收获阶段,费时费力,劳动力成本较高。”黄赟说,团队在第一代手扶式收获机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在机器运转顺畅性与草蔓缠绕等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解决了收获过程中易使马铃薯伤皮的弊端。如此,不仅解决疫情之下基地劳工紧缺问题,更提高了马铃薯的收获效率。

“昨天两个小时收了三四千斤马铃薯,以往五六个人得挖上半天,这台机器帮了我大忙。”4月26日,朱伟杰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机械综合作业可节约采收成本约6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