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19-11324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19-11-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日期:2019-11-28 11:22:23 来源: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结合金华实际,我局起草了《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信函的方式将意见寄至:市农业农村局社会处,邮编:321000。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邮箱:494534836@qq.com。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6日。

    联系电话:82465245。

     

    附件:《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11 月28日

    附件

    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9〕60号)精神,结合金华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更优良、乡村更秀美、产业更兴旺、文化更兴盛、治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基本要求,以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浙中大花园,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有效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目标。围绕浙中大花园目标,按照全域推进、重点培育、争创示范的要求,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到2022年,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70个、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750个、达标村2500个,创建美丽庭院50万户,基本建成新时代和美乡村,形成和美金衢组团,助推高质量乡村振兴。

    ——环境更宜居。村镇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乡村特色更加彰显,农村垃圾分类优秀村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农村赤膊房基本消除,美丽庭院比例达到30%以上,美丽乡村达标村比例达到90%以上,30%左右小城镇达到省美丽城镇要求、50%左右小城镇完成市级美丽城镇样板创建。

    ——产业更兴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9000元/人以上,消除年经营性收入80000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旅游年旅游人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000万人次、70亿元。

    ——社会更和谐。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新风尚新文化全面弘扬,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乡村社会治理有效有序,建成善治示范村1000个,“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成,政务服务事项基本掌上办、网上办,乡村民生网、服务网、平安网基本建成。

    ——生活更美好。城乡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3000公里,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9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到98%以上,规范化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乡镇和重点行政村5G信号基本覆盖。

    到2025年,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村达到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全省领先,为建成高颜值、高品质的浙中大花园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品质提升行动,建设乡村花园标杆地

    1.系统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谋篇布局推进浙中大花园、大景区建设。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构建“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乡村规划体系。优化村庄和人口空间布局,宜留则留、宜聚则聚、宜迁则迁,编制好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研究确定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对标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塑造风貌协调、错落有致、个性鲜明、富有韵味的八婺乡村新景象。

    2.全域提升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村创建,提高源头分类质量,加强各类资源化处置终端运维管护。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村庄治乱美化,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养,消除赤膊房,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广泛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绿化。

    3.打造乡村特质风貌。以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围绕全域美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研究制定乡村地域风貌特色塑造技术指南、乡村建筑色彩控制导则,严格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既注重农房单体个性特色,更注重村落整体错落有致,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婺派新民居。加强外聘规划专家和乡土规划专家两支队伍建设,探索规划设计工作室长期进驻指导做法,提升村庄设计的个性特质和文创水平。

    (二)实施富民产业提升行动,打造美丽经济引擎地

    1.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绿色、整洁、生态的美丽田园。推行义乌试点模式,做好农业“标准地”土地流转工作,精准开展农业招商。建成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创建10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2.培育新型经济业态。厚植美丽乡村生态优势、特色风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大做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家乐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20%以上,创建100个3A级景区村庄、1000个A级景区村庄。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构建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230个。

    3.提高村庄经营水平。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通过“村+公司”“村+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经营村庄美丽资源,让自然资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变成惠民红利,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广磐安共享农屋做法,激活农村闲置农房资源,吸引市民、乡贤到农村居住、创业。

    (三)实施文化素养提升行动,培育文明乡风引领地

    1.传承传统文化。贯彻落实《金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传统村落项目、历史文化村落项目为主载体,以保护建筑、保护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为总体要求,保护修复古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每年开展20个左右历史文化村落、10个左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点)得到合理利用。发掘、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传说故事,全面焕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生命力。继续开展“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等活动,创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机制。

    2.涵育文明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实施“八婺好家风”建设,树立弘扬一批乡村道德规范和道德典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县级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级文化礼堂三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倡导文明新风尚,反对封建迷信,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

    3.提升农民素质。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主动接轨浙江农民大学,办好金华农民学院和各地农民学校,强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引导青年、乡贤回乡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新型农民、农创客各1000名。

    (四)实施乡村治理提升行动,构筑基层善治新高地

    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各级投放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项目,由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大力实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行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村干部整治立规创优年”行动,深化“治村导师联盟”作用,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储备 “万名红领新青年”,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广泛开展“党建+美丽乡村”活动,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实效。

    2.深化三治融合。深化推广“后陈经验”,全域创建村务监督示范村,全面实施民主恳谈会、民主论证会、民主议事会和民情沟通日等制度,大力推进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保障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救助帮扶、化解矛盾、预防违法犯罪等志愿服务。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点。强化村规民约宣传,做到知规知约、守规守约、用规用约,推动文化与德治融合,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3.构建数字平台。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逐步部署5G网络,推进4G网络优化和全覆盖。益农信息社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基层治理四平台”,加快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推进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五)实施民生改善提升行动,营建幸福生活共享地

    1.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产业经营服务,稳定增长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多重价值,促进资源利用开发,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入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农民平均水平。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加强避灾场所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农村公路精品示范路。积极建设村内通户支路和停车场(位)。积极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加快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强化农村邮政和快递网络运输交通建设。加强室内健身场地和室外健身场所建设,实施400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

    3.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化、规范化运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农村消防、气象为农公共服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各有关单位认真履职,通力协作,统筹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积极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土地出让金收益要有一定比例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节余指标交易流转收入,优先支持腾出指标的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共建、众筹、捐助、认建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落实用地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积极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用地需求。大力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重点用于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按规定保障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安置用地指标。

    附:金华市新时代和美乡村创建计划(2019-2022年)

    金华市新时代和美乡村创建计划(2019-2022年)

     

    县市区

    行政村总数

    2019年度

    2020年度

    2021年度

    2022年度

    达标村总数

    占行政村比例

    其中精品村总数

    占达标村比例

    达标村数

    其中精品村数

    达标村数

    其中精品村数

    达标村数

    其中精品村数

    达标村数

    其中精品村数

    婺城区

    215

    55

    21

    54

    19

    54

    18

    33

    9

    196

    91.16%

    67

    34.18%

    金东区

    317

    81

    31

    78

    33

    76

    25

    68

    17

    303

    95.58%

    106

    34.98%

    开发区

    97

    25

    8

    25

    8

    25

    8

    13

    5

    88

    90.72%

    29

    32.95%

    兰溪市

    327

    82

    27

    82

    27

    82

    27

    54

    18

    300

    91.74%

    99

    33.00%

    东阳市

    345

    87

    29

    87

    30

    87

    29

    67

    23

    328

    95.07%

    111

    33.84%

    义乌市

    440

    111

    37

    115

    40

    114

    41

    59

    22

    399

    90.68%

    140

    35.09%

    永康市

    402

    102

    34

    102

    34

    102

    35

    62

    22

    368

    91.54%

    125

    33.97%

    浦江县

    227

    58

    19

    57

    28

    57

    23

    50

    20

    222

    97.80%

    90

    40.54%

    武义县

    258

    67

    23

    65

    25

    70

    25

    53

    18

    255

    98.84%

    91

    35.69%

    磐安县

    216

    54

    18

    54

    18

    54

    18

    33

    11

    195

    90.28%

    65

    33.33%

    合计

    2844

    722

    247

    719

    262

    721

    249

    492

    165

    2654

    93.32%

    923

    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