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0705/2017-01510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农业局关于印发 《金华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17-10-2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农业局关于印发 《金华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日期:2017-10-20 11:40:23 来源:金华市农业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市农通〔2017〕60号                

    金华市农业局关于印发

    《金华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林)局,义乌市农合联,金华开发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农办,金义都市新区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浙农〔2017〕6号)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金华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及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金华市农业局

    2017年7月31日

                                                                   

    抄送:省农业厅。                                                

    金华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7年7月31日印发  

    附件

    金华市绿色农业行动计划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绿色高效农业强市,促进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推动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根据《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浙中生态廊道绿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为示范,按照全省绿色农业行动总要求,以建设“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和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双高”农业为目标,以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供给优质化为重点环节,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务实举措,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金华优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全面构建起富有金华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制度体系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

    通过四年(2017-2020)努力,我市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生态布局、生产清洁可控、废物循环利用、产品优质高效、田园整洁优美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绿色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2020年,化肥和农药使用持续减量,畜禽养殖排泄物及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药废弃包装物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农业“两区”、“一区一镇”率先实现绿色化发展,浙中绿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基本建成。

    三、主要任务

    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目标,全面构建绿色农业六大发展体系:一是构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创新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二是构建绿色农业控源治污体系。推进畜禽业生态养殖和种植业肥药减量增效,全面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的回收处置,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消除农业“两区”土壤环境安全隐患。三是构建绿色农业资源再生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食用菌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基本建立养殖主体、种植主体、农业废弃物利用与处理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的循环对接体系。四是构建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集成推广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先进实用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加快布局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五是构建绿色农业质量管控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监管“三平台”,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六是构建绿色农业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机制,探索绿色生产的准入评价机制和绿色管控的法律约束机制。

    四、重点实施九大工程

    围绕全面构建六大体系,实施以下九大工程,逐步建立金华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

    (一)粮食绿色增产增效工程

    1、推广稳粮增效模式和绿色增产技术。一是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二是大力推广菜稻轮作、菌稻轮作、瓜稻轮作和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等“千斤粮万元钱”稳粮生态种养模式;三是大力推广粮食作物绿色优质品种、硬地基质旱育技术、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水稻湿润灌溉、稻草还田、“一基一追”施肥、水稻病虫绿色综合防控等良种良法配套绿色增产技术。到2020年,全市推广稳粮增效新型农作制度面积40万亩;推广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面积50万亩。(市农技站、市植保站,括号内为市农业局内部分工,下同)

    2、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旱粮绿色发展。一是加强农机、农艺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叠盘暗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推进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和肥药机械化喷施技术应用,努力实现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高产高效并举;二是积极发展鲜食大豆、鲜食玉米、鲜食蚕豆等旱粮作物,推广高粱再生栽培技术、小番薯双季栽培技术、马铃薯免耕覆草覆膜栽培技术、鲜食大豆玉米分期播种栽培技术等。到2020年,水稻机械栽植面积达到28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以上;新增旱粮面积5万亩,创建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示范基地15个。(市农技站、市农机管理站)

    (二)畜牧业绿色发展工程

    3、推进畜禽绿色生态养殖。一是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制度,完善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污染监控全部纳入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平台,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巡查和智能化监管长效机制及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跨区联动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确保不向环境违规排放污染物。二是根据不同畜禽养殖种类和规模,推广科学生态养殖技术和环保节能节水设施工艺,努力实现粪污源头减量。依法规范使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开展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畜禽养殖抗生素专项治理,积极引导推广使用环保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指导落实兽药休药期等安全用药制度,有效减少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到2020年,建成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3个。(市畜牧兽医局、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4、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按照“调优生猪、稳定奶业家禽、拓展兔羊、扩大蜜蜂、强化种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引导产业科学生态发展;以实施“金华两头乌猪转型升级”省级重大专项为载体,加强金华两头乌猪的保护和开发,发展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发展肉牛、湖羊、蜜蜂等特色畜禽品种,拓宽畜牧产业发展渠道;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强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和水平,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猪、奶牛、家禽、蜜蜂四大产业上打造4条全产业链,培育畜牧业发展新增长点,引领全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市畜牧兽医局)

    (三)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发展工程

    5、打造特色产业带。结合各地农业特色,集中打造粮油种植、特色精品水果、保障型蔬菜、优质茶、中药材、食用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等特色“双高”农业带,建成一批“生态茶园、保障型菜园、精品果园”。(市特产站、市蔬菜办、市农技站、市种管站)

    6、推动绿色集聚发展。推进农业“两区”绿色发展,建设“一区一镇”,培育3个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个特色农业强镇。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农事节庆等资源,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科普等有机融合。以“两区”为重点,围绕畜禽排泄物利用、秸秆利用、减肥、减药、节水、智能信息化支撑六大系统,建设区域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4个。(局产业处、局人教处)

    (四)减肥减药节水节能工程

    7、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技术,按产业或作物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标准或规程,统筹整合资金,创新机制,加大有机养分替代、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力度;二是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建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化平台,按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标准或规程,重点推广农业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杀技术,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到2020年,推广绿色防控面积100万亩次,其中示范面积10万亩,推广统防统治面积80万亩,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150吨;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2万吨,测土配方覆盖率达到90%,推广应用配方肥3.5万吨、新型肥料1.1万吨,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市土肥站、市植保站)

    8、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环保节能机械。一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雨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循环使用率;二是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微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自动饮水等工程性节水灌溉措施;三是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深松整地、覆盖保墒等非工程性节水生产技术;四是结合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节水应用,探索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五是积极发展旱粮生产,选用抗旱品种,减少灌溉水使用;六是加大绿色环保型农机装备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机械设备、节能节水节肥机械和设施设备、耕地保护机械装备、高效节药安全型植保机械。落实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政策,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农机装备。(市农机管理站、市畜牧兽医局、局产业处)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9、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 “一县一规划、一场一方案”,实现畜牧业废弃物与种植业消纳点对点、量对量、时对时有效对接。加强沼液养分检测与管理,制定一批沼液利用技术导则,加快推进沼液就地就近消纳、异地配送等多途径利用。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沼液年利用50万吨。(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村能源办)

    10、推进秸秆与食用菌种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为目标,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实现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及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综合利用。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力推进食用菌栽培废弃物的高值利用,2020年利用率达到98%。(市农村能源办、市蔬菜办)

    11、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属地管理”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一是依托农药经营销售单位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服务平台;二是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主体自觉回收农用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穴盘、营养钵、黄板和蓝板(塑料板)、性诱剂装置、喷滴灌废弃管网、农药包装物、肥料包装袋、种子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到2020年,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基本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基本回收和处置。(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六)美丽田园建设工程

    12、推进田园土壤清洁。一是以农业“两区”地力培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调节农田土壤酸碱度为核心的土壤环境改良工程。二是全市建立116个农田土壤污染常规监测点和58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并在土壤污染敏感区域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研究监测和污染源跟踪巡查。三是以农业“两区”地力培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调节农田土壤酸碱度为核心的土壤改良工程。四是开展兰溪市土壤污染治理试点,以生物治理为主线,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的试点工作。到2020年,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市土肥站)

    13、推进田园设施整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建设标准低、使用功能差、布局不合理的设施大棚、栏舍、生产管理用房进行更新、维修、改造。开展农业生产管理用房整治,依法拆除农业生产区域范围内违法的建筑和非农用设施。种养大棚、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设施外观设计、色彩风格要简洁整齐,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局治水办、市畜牧兽医局、市特产站、市蔬菜办、市农技站)

    14、推进田园环境美丽。集中清除田园各类积存垃圾,重点整治丢弃于田间地头、公路铁路沿线、沟渠水边的农业废弃物,加强田园日常动态保洁,切实改善田园生产环境。(局治水办)

    (七)绿色农产品安全供给工程

    15、推进“三品一标一证”建设。一是到2020年底,种植业特色精品园实现绿色农产品全覆盖,规模生产主体“三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武义、磐安打造成“三品一标”主产区;农业“两区”产地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2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基地创建;三是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切实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到2020年,全市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5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和绿色食品续展率明显提高,全市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以上,“三品一标”总体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局质监处)

    16、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设,加大品牌农产品建设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以培育农业名企、名牌、名家为抓手,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支持申报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知名品牌,着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局产业处)

    17、推进农产品追溯与监管。依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面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省、市、县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继续整县制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绿剑”集中执法等行动。到2020年,全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局质监处、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市畜牧兽医局、市屠管所)

    (八)绿色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育工程

    18、加快绿色生态技术示范推广。推介发布符合绿色增产、节本降耗、生态环保要求的引领性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以产业技术团队为引领,依托省、市产业技术项目和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途径,加快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生态技术模式,大力推广种植业五大技术和生态养殖八大技术。(局人教处、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技站、市农村能源办)

    19、积极培育绿色农业主体。按照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要求,大力培育美丽生态牧场和绿色生态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20年,全市建成美丽牧场120个。(市畜牧兽医局、局产业处、市农经总站)

    (九)农业智能信息化工程

    20、推广智能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集成推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控湿、控温、控水、控肥、控病等智能化生产控制节约技术,生产污染、养殖排泄物污染管控和“三沼”综合利用等智能化实时监控监测技术,农业可视化远程咨询、远程诊断、灾病预警等智能化远程服务技术,以及农业政策、技术、信息、成果等智能化集中发布和展示技术。(市农业信息中心、市土肥站、市植保站、市农机管理站、市蔬菜办、市特产站、市农技站、市畜牧兽医局、市农能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

    行动计划要与农业治水、治气、治土等工作有机整合、统筹推进,在农业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逐步形成牵头部门负责、各有关处(室)站分工协作指导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县(市、区)农业部门也要同步制定推进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以工程项目为支撑,实现区域全面推进。

    (二)强化要素支撑,配套资金技术

    要坚持科学发展,明确技术路线,突破技术瓶颈,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沼液净化浓缩、肥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土壤污染修复等技术研究,并通过开展培训、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绿色农业技术。各地要根据省市制定政策意见,制订细化的政策与方案,要积极争取将绿色农业行动资金纳入地方“五水共治”及生态建设统筹安排,并充发挥市场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绿色农业。

    (三)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建立督查联系制度,由局领导分工对口联系县(市、区),适时组织专项督查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对各县(市、区)绿色农业行动全程跟进,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开展绿色农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建设典型和发展成果。借助科技下乡等各种活动,组织开展绿色农业宣讲,强化农民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的行动自觉。通过政策引导、环境倒逼、示范引领、执法监管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增强农业生态意识,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肥药减量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体责任,使绿色农业行动成为农业生产主体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附件:2017年绿色农业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17年绿色农业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分解表

    九大工程

    主要任务

    责任单位

    粮食绿色增产增效工程。

    1.推广稳粮增效新型农作制度面积32万亩

    市农技站

    2.水稻机械栽植面积27.3万亩以上

    市农机管理站

    3.新增旱粮面积2.5万亩,新建高产优质旱粮示范基地6个

    市农技站

    畜牧业绿色发展工程

    1.建立健全畜牧养殖污染网格化巡查和智能化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不向环境违规排放污染物

    市畜牧兽医局

    2.推进完善死亡动物跨区无害化收集等长效机制

    3.推广科学生态养殖技术和环保节能节水设施工艺

    4.优化畜牧产业、品种结构,做好金华两头乌猪护和开发

    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发展工程

    1、推进生态茶园、保障型菜园、精品果园建设。

    市特产站、市蔬菜办

    2. 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1个和特色农业强镇2个。

    局产业处

    减肥减药节水节能工程

    1.推广应用配方肥310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2万吨。

    市土肥站

    2.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7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8万亩,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少70吨。

    市植保站

    3.组织实施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

    局产业处

    4.推广种植业、畜牧业节水。

    市农机管理站、

    市畜牧兽医局

    5.推广环保节能机械。

    市农机管理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1.全面落实农牧对接“一县一规划、一场一方案”,推广应用沼液50万吨。

    市畜牧兽医局

    市农能办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市农能办

    3.食用菌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

    市蔬菜办

    4.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70%、处置率达到95%。

    市农业执法支队

    美丽田园建设工程

    1.推进田园土壤清洁。

    市土肥站、市农技站

    2.推进田园设施整洁。

    局治水办

    3.推进田园环境美丽。

    局治水办

    农产品安全供给工程

    1.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50%以上。

    局质监处

    2.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局质监处、市畜牧兽医局、市蔬菜办、市特产站、市农技站、市农业执法支队、市屠管所、市农业检测中心

    3.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局质监处

    4.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市农业执法支队

    绿色生态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育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

    局人教处

    2.新增美丽生态牧场30家。

    市畜牧兽医局

    3.组织实施产业技术项目和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

    局人教处

    农业智能信息化工程

    1.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

    市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