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2021-12-21

  • 公开方式:

  • 金华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5-08-31 15:08:59 来源:金华市农业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部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围绕目标,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情况

    2014年,我市农业在遭受了年初的禽流感、春节前后长期低温阴雨灾害性气候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下同)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8.1万亩、总产量86.1万吨,同比去年略减。蔬菜生产保持稳定,播种面积77.9万亩,产量148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水果生产稳中有降,果园种植面积68万亩,总产量49万吨。茶叶生产档次提升,全市茶园面积38.4万亩,总产量3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9545.5吨,比去年略减。畜牧产业下滑幅度较大,全市生猪存栏146.54万头,同比降11.6%;家禽存栏862.21万只,同比降20.6%;肉类总产量21.89万吨,同比降3.7%。

    (二)畜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定步伐。浦江县、兰溪市、义乌市、武义县已基本实现整县制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市新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改扩建标准化水禽场8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星级场162家,三星级以上规模养殖场85家,其中20家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2家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列入省农业重大项目,争取到省级扶持资金50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畜牧全产业链的融合,预计实现延伸产业生产总值增加5个亿;农民增收及带动增收总量超过3个亿,为我省乃至全国地方品种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三)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按照持续聚力抓推进、稳粮增效保供给、突出生态美田园、产管并重提质量、改革创新增活力"的要求,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农业两区"政策扶持力度,财政支农项目继续向农业两区"建设倾斜,农业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78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个,全面完成省级任务目标,我市农业两区"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专项行动,以农业水环境整治为主线,我市制订并实施金华市农业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金华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金华市黑臭河流域畜禽养殖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已关停、搬迁、拆除畜禽养殖场(户)13561家,处理生猪123.6万头,减少30%的生猪养殖;完成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5617家,新建沼气工程1.9万立方米;全面落实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生态消纳对接,配套消纳耕地76.2万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市农业部门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注重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制(修)定农业方面行业标准1120多项,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185.2万亩,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634只,绿色(有机)食品163只,认证基地面积达134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率达到58.5%。全市已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70个,已配备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56人。全市144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工作,今年我市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已为群众免费检测农产品5.8万批次。全市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牛奶等主要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检出率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66%,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603家(其中规范化合作社568家),社员17.5万人,带动非社员农户43万户;新增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8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7家(其中省级33家、国家级6家)。金字火腿、花园生物已正式上市,华统肉制品、寿仙谷药业2家企业也在筹备上市,今年我市新增年销售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在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我市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今年我市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8次(其中国际展会5次),参展企业166家,现场销售额870万元,达成协议金额3800万元。同时,农民信箱、农业电子商务的服务已延伸至新疆,今年新收录温宿农民专业合作社近百家,并于10月在温宿举行了农民信箱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

    (七)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更广。我市通过政策激励、扶持规模、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等措施,农业设施装备、科学技术对农业产能的提升支撑作用更为明显,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作制度加快创新推广。今年全市已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90万元,设施大棚投入1.3亿元,新增农机装备1万台(套)、设施农业1万亩,新建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5家,推广机械化插秧面积18.8万亩、油菜机收1.4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66万千瓦,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5%,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6月26日,全省旱粮生产暨气象现代化现场推进会在磐安召开,我市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旱粮种植模式和机械化生产经验在会上交流。10月中旬,黄旭明副省长还专程到我市调研农业机械化工作,对我市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表示肯定。

    (八)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顺利完成。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由商务部门划入农业部门,农业部要求在9月底和年底前分别完成市、县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我市已提前3个月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移交工作,并在8-10月期间农业、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等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畜禽屠宰联系执法专项行动,查处畜禽屠宰违法违规行为18起,打掉黑窝点"13个,没收违法生猪产品1789公斤,6人被公安机关刑拘。为有效防控禽流感疫病传播,我市各地还积极推进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工作,市本级主要是实施市区大型现代化畜禽肉类加工项目。

    (九)农业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我市12316"农业投诉举报电话共受理投诉60多起,为农民争取赔偿、补偿款20余万元。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万人次,查处农业违法案件225起,立案209起,查获违法农资数量3.7万公斤,罚(没)款128.2万元。我市(除义乌)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东阳市荣获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称号。今年6月,市农资流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协会联合举行了金华市农资行业主动承诺停售限用农药签字仪式",全市农药经销商向社会承诺:自7月1日起全面停止销售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国家明令限用的含23农药成分的产品,我市率先在省内实现高毒禁限用农药全面停售停用。今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70%以上。

    (十)农村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今年我市农业、纪委、组织部率先在全省推进出台《关于严格实行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的通知》,工作得到省农业厅、省纪委的充分肯定,省农业厅还在我市做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0月20日,我市召开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对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我局也结合职能制定下发了《金华市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和《金华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截至11月底,全市已有922个村完成股改。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全市农业系统十二五"规划执行的决战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年;是两美"金华和法治金华建设的推进年,也是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落实年,全市农业工作将通过围绕一条主线,落实三项基本任务,突出五项工作重点,推动富有金华丘陵盆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

    (一)围绕一条主线

    我市人均可利用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金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全市农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这条主线来抓落实。一是传播绿色生态农业理念。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引导全市农业干部、农技人员确立生态立农、生态兴农的理念,引导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树立标准化、清洁化和无害化生产的理念,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理念,共同形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推行生产清洁化、无害化。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控制有害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严格生产技术标准规程。2015年,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30万亩,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面积300万亩。三是推进产品优质化、品牌化。2015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达到570只,绿色食品60只,有机食品100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达到145万亩。

    (二)落实三项基本任务

    1、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粮食生产确保全市播种面积204.5万亩、总产量74.5万吨。一要保面积。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执行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扩规模。扶持培育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推进粮食规模经营。明年继续开展优秀种粮大户评比表彰活动。三要提单产。通过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升单产水平。2015年,全市建成粮食高产示范方20万亩以上。四要挖潜力。发挥金华丘陵盆地的优势,挖掘旱粮生产潜力。2015年,全市旱杂粮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五要增效益。通过新型农作制度创新,总结推广一批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提高种粮效益。蔬菜生产,重点是建设一批集约化、设施化蔬菜基地和保障型蔬菜基地,增加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78万亩以上,年产量147万吨。畜禽生产,重点是建好一批生态养殖场,保障肉禽蛋奶供应。2015年,全市年肉类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左右。

    2、保障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县(市、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形成协调统一、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在农业两区"内、三品"基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规模种养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推行金华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本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违者可追究"。三是全面实行高毒禁限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停售停用,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四是完成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粮食、油菜、蔬菜、水果、茶叶和肉禽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检测,做到定期检测、例行检测和随机抽检相结合,扩大检测范围,严防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五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行动力度,定期开展绿剑保农业"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推进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015年底,实现全市11.5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农民承包地面积、田垦、合同、权证四到户",证地、证户、证簿三相符",形成规范有序、流转顺畅、规模适度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十三五"期间,建立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全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规范完善,承包经营权权能进一步显化。三是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市4795个所有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任务,实现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资产产权股份化、收益分配股份化、监督管理法制化。四是引导适度农业规模经营。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主体发展规模经营,从而改变我市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局面。

    (三)突出五项重点

    1、抓好农业两区"建设。要把农业两区"建成为我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先行区、示范区,把农业两区"建设与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以及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成为美丽金华的美丽田园。从明年开始,统筹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用于农业两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开展两区"规划范围的农业项目组合包装和农业招商项目推介活动,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两区"。通过政策项目引导、技术服务、带领业主到外地开展招商等措施,做强入园主体。同时,加强已建成的农业两区"田、渠、林、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护。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50万亩,累计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00个。

    2、实施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把好标准农田占补、补充耕地质量审核关。二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肥料用量、肥料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明年开始,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10万亩以上。三是多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用量,扩大有机肥应用面积。2015年争取全市推广商品有机肥10万吨,推广绿肥种植30万亩。四是建立农田质量与环境预警体系,实施相应的培肥地力和中低产田改良的措施。通过实施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清洁土壤,改善土质,为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夯实基础。

    3、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全面完成禁养区所有养殖场搬迁和关闭工作,实行养殖场准入制度和退出进入、减少递补、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养殖规模扩张。二是按照特色、优质、绿色、创新"的要求,启动实施省级农业重大项目《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六大工程",为我省乃至全国地方品种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示范样板。三是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品质改良、地力培肥、生态改良共赢。严格落实种养配套耕地,健全一控、二方、三配套"机制,按照资源化、循环化、无害化"要求,使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得到100%利用或达标排放。2015年全市落实生态消纳地80万亩,所有规模场完成生态化改造。四是按照三元合一、星级管理"模式,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五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4、提升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力。一是完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引导农户、专业大户注册家庭农场,建立示范性家庭农场名录。二是加强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农业行业名企、名品和名家。2015年,全市31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3.2亿美元。三是深化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大机制", 规范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2015年,全市规范化合作社达到600家,新培育8家与农户联系紧密、规范运作、带动力强的联合社。四是继续扶持农民种养大户鼓励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五是办好各类农业展会。六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依托金华农业信息平台,办好金华特色农产品专场。

    5、加强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建设。一是围绕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食用菌和中药材、茶叶、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发挥市农科院等机构力量,研究推广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二是扩大机耕、机收、排灌、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面,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扶持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温室大棚、喷滴灌微灌、控温控湿、防虫杀虫等设施设备。2015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四是强化本土农机研发,进一步发挥省农机院、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的优势,提高我市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和管理水平,打造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装备生产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