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0705/2013-01390
2012年金华市农村集体经济年报简析
市农业农村局
2013-04-28
主动公开

朗读
2012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两富"目标,实施—赶超发展,浙中崛起"战略,奋力前行,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赶超发展,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据2012年农经年报统计表明: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780.6亿元,比上年增加475.2亿元,增长14.4%;农民人均所得9835元,比上年增加1032元,增长11.7%;农村集体总收入29.2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8.7%。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1、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780.6亿元,比上年增加475.2亿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金东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磐安县增幅都在10%之上。农村经济总量最大的仍是永康市为1208.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2%。
2、农村三大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农村第一产业收入达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第二产业收入32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6.6%,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农村第三产业收入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1%,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3、农林牧渔业收入增长明显。全市农业收入为95.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林业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比上年增加13.2个百分点;牧业收入为49.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幅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渔业收入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幅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
4、农民劳均外出务工收入增长快。全市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89.5万个,比上年减少0.4万个,其中:常年外出的70.9万个,比上年减少0.8万个。农民外出劳务收入88.3亿元,比上年增加12.8亿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劳均外出务工收入9866元,比上年的8412元增加1454元。
5、农村经济总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偏高。全市农村经济总费用为3237.1亿元,比上年增加399.8亿元,增长14.1%,总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5.6%,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
二、农民人均所得情况
1、全市农民人均所得迈上新台阶。全市农民经营性人均所得(以下简称农民人均所得)9835元,比上年的8803元增加1032元,增长11.7%,增幅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所得最高的仍是义乌市达到14435元,增长12.2%;农民人均所得最低的为兰溪市6786元,增长10.6%。县级最高最低农民人均所得相差7649元,比上年的6864元又增加785元。
2、乡镇农民人均所得首超两万元关。东阳市横店镇农民人均所得首次超两万元大关,为21035元,居全市之首。农民人均所得超万元的乡(镇、街道)达到38个,比上年增加了10个,占总乡(镇、街道)数的25.9%,比重比上年增加了6.2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所得6000元以下的乡(镇、街道)从上年的47个减少到20个,占总数的比重从上年的32%下降贷13.6%。农民人均所得最低的乡(镇、街道)是兰溪市的柏社乡为4424元。
三、农村集体经济情况
1、农村集体经济总体实力增强。2012年全市农村集体总收入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幅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平均每村收入57.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发包及上交收入5.9亿元,比上年下降9.6%;投资收益0.3亿元,比上年增长95.9%;补助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他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全市农村集体总支出为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管理费用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支出的增幅高于总收入的增幅。
全市年总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934个,比上年减少197个。年总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有1058个,比上年增加158个,占总村数的比从上年的17.8%上升到20.9%。其中:年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村有81个,比上年增加16个;年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32个,比上年增加了9个。
2、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12年末全市农村集体拥有资产总额为252.3亿元,比上年的216.67亿元增加了35.6亿元,增长了16.4%;村均拥有资产498.6万元,比上年增加了7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1.9亿元,比上年的56.4亿元增长27.5%;在建工程65.2亿元,比上年的59.0亿元增长10.6%。全市村集体所有者权益210.0亿元,比上年的181.4亿元增加了28.6亿元,增长了15.8%;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5.8%,比上年的116.2%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集体资产收益率6.8%,比上年的7.5%下降0.7个百分点。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数2427个,比上年增加9个。
3、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根据市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市委办〔2011〕44号)的文件精神,2012年全市通过动员会议的推动,磐安、东阳试点县(市)的带动、市委全面督查的促动,加快了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到年底各县(市、区)都已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政策文件、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升级了农村财务管理软件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组建(变更)农村财务代理中心为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培训了乡、村两级人员的清产核资等技术操作规程、启动了全面清产核资工作。全市培训—三资"管理10534人次,完成清产核资的村数3474个,还有783个在进行中;完成—三资"数据进账入网的村数2591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1、合作社数量质量并重发展。至年底,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89家,比上年增加557家,增长17.8%。入社社员16.0万个,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民社员15.7万个;带动非社员农户47.7万户,比上年增长21.2%。建立农业生产记录的合作社753家,比上年增长15%;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346家,比上年增长26.7%;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393家,比上年增长70.1%;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安全检测体系的合作社255家, 比上年增长29.4%; 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452家,比上年增长11.6%;注册商标个数481个,比上年增加45个。
2、合作社服务能力增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培训社员1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实行统一组织购买农业投入品总值11.3亿元,统一采购比例达80%以上的有758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28.9%。实行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37.0亿元,统一销售比例达80%以上的有835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3.5%。当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合作社817家,比上年增加175家,其中: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合作社达97家,比上年增加了24家。
3、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全市新增市级规范化星级合作社91家,有548家合作社被市县农业部门认定为规范化合作社。新增市级示范性合作社13家,总数达104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总数达90家。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磐安县龙山银针茶专业合作社等三家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光荣称号。
我市的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等联合重组模式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成为全省合作社提升发展现场推进会参观学习的典型示范点。
五、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情况
1、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0.6%。2012年,全市实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超额完成省新增4万亩的任务,总数达87.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0.6%,比上年的37.7%增加了2.9个百分点。其中:通过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成交流转的面积28.1万亩,流转后用于种粮的土地面积37.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1%。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56.8万亩,比上年的52.6万亩增加4.2万亩,增长8.0%,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6.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力度加大。为依法妥善解决农村家庭经营承包中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纠纷,全市9个县(市、区)都已成立了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委员会。2012年,全市受理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92件,已调处纠纷76件,其中:调解纠纷71件,仲裁5件。兰溪市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工作正常开展,仲裁裁决纠纷5起,调解纠纷3起,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六、农民负担监管情况
1、开启农民负担阳光监督新机制。2012年,我市以—保持态势、重点监控、阳光监督、长效监管"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民负担源头监管,积极开展阳光监督,下发了《关于印发金华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阳光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金农监办[2012]3号),并在浦江白马镇开展了阳光监督示范化创建试点。充分运用村务公开栏、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将各级出台的涉及农民、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的惠农补贴政策予以公布,公开资金项目名称、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内容,以加强阳光监督,有效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县(市、区)2012年度—一事一议"以资代劳价格。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切实规范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申报审核、筹资筹劳、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环节,合理有序引导农民、村集体、工商资本、社会捐助资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全年全市有9个县(市、区),443个村申请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获得立项,项目总投资额33293.5万元,其中:村内自筹金额11863.5万元,获得各级财政投入的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1430.0万元。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村公益设施的改造,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